作为全国四大羽绒集散地之一,六安依托大别山区域优质鹅种资源,坚持质量核心,强化产业协同,推动技术升级与品牌建设,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跃升之路,2024年行业规上企业产值达到100亿元。
筑链协同,凝聚产业发展合力
面对行业竞争,六安羽绒产业摒弃“单打独斗”,树立“产业一盘棋”思维,积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。市政府成立白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,出台《鹅产业跃迁式发展实施方案》,建立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,实现从养殖、加工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监管。市羽绒协会主动对接中国羽绒工业协会、广检集团、俄纺联盟等机构,签订多项战略合作协议,为企业提质增效构筑外部支撑。此外,六安连续承办八届国际羽绒博览会,吸引20多个国家及地区、超2000家次企业参展,显著提升区域产业影响力。目前,六安羽绒产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,2025年1至7月,全市羽绒及制品累计进出口7710万美元,同比增长38.1%。其中出口5904万美元,增长143%。
强基固本,推动质量与技术双升级
六安以科技创新为抓手,推动羽绒产业从“低质低效”向“优质高效”转型。全市已有12家企业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共建研发平台,攻克行业关键技术17项。如,六安海洋羽毛与皖西学院合作,在羽绒防水与保温性能方面取得突破。在知识产权方面,行业共拥有专利130余项,3家企业获评“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”。同时,骨干企业如华隽、亚美等持续推进智能制造与绿色化改造,玉龙、冬之暖等企业积极扩建生产线、更新设备,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。
品牌引领,构建良性产业生态
六安坚持“以标准提质量、以质量铸品牌、以品牌促产业”的发展路径。协会委托广检集团制定《高品质皖西白鹅绒》团体标准,规范生产、检测与贸易流程,推动区域羽绒产品标准化、品牌化发展。2024年,协会成功竞得“皖西”羽绒区域公用品牌所有权,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形象。目前,全市羽绒企业已培育10个省级以上荣誉自主品牌,5家企业获市政府质量奖。在诚信体系建设方面,多家企业加入行业品质联盟,华隽、方兴、玉龙等获评中国羽绒行业3A信用企业。2024年市级监督抽查中,羽绒产品合格率达100%。
历经持续努力,六安羽绒产业逐步实现从“规模扩张”向“质量引领”的转变。下一步,六安将继续深化质量强链行动,推动产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品牌化方向发展,力争实现从“羽绒大市”到“羽绒强市”的跨越,为中国羽绒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六安力量。